太原化肥厂厂史博物馆:工业精神 珍贵留存

太原化肥厂厂史博物馆:工业精神 珍贵留存

发布日期:2024-03-28 来源:太原晚报 浏览量:1016

 老工人们使用过的水壶、饭盒等生活用品。

回忆往事,馆长徐长友感慨万千。

扫码观看视频

 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,记录着一代代“化肥人”奋斗的身影;一本本工作笔记,印刻着“化肥人”的严谨与认真;一件件车间实物,再现着“化肥人”不懈的奉献精神……走进位于太原化工文化产业园的太原化肥厂厂史博物馆,穿越时空真实触摸太原化肥厂几十年的风雨历程。这座面积1400平方米的厂史馆,寄托了化肥工人的奋斗情怀,更折射出太原化肥厂对国家作出的历史贡献。

  悠悠历史

  宏伟的厂房、屹立的高塔、架在空中如巨龙般长长的管廊……走在太原化工文化产业园里,一座座工业遗址默默诉说往日的辉煌。

  一座老厂房前人来人往,打破了园内的寂静。巨幅照片墙上,一张张老照片早已泛黄。千余张照片就是一部太原化肥厂的历史。一篇篇生动的文字,讲述着几十年间发生的动人故事。从1958年筹建,到1960年投产;从“文革”中艰难前行,到上世纪80年代再创辉煌;从在改革深水区拼搏,到工厂关停退出历史舞台……令人唏嘘感慨。

  在实物展区,防毒防酸碱工作服、安全帽、仪表、钳子、饭盒……数百件早已斑驳褪色的物品,生动再现当年化肥厂职工的工作与生活。

  “谨以此片献给为化肥厂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……”LED屏上,专题片记录和讲解着煤焦化、焦炭气化、除尘及脱硫等十多道化工工序。

  行走在面积1400平方米的厂史馆,宛如穿越到上世纪的老厂房,触摸着厚重的工业发展历史。

  满满回忆

  与其他厂史馆不同,这里有宽敞的舞台。徐长友拉大提琴、师文辉弹奏,汪红和白金梅依次上台演唱《我爱你中国》《芦花》等歌曲,演出颇具水准。这个“202艺术团”成员大都由退休职工组成,还原了以前化肥厂职工丰富的业余生活。这也是厂史馆独特的展出内容。

  图文兼备、音视频表演具足的展览形式,将曾经的太原化肥厂再现于观者面前。对后来者而言是学习,对亲历者则是满满的回忆。

  当年过八旬的老车间主任王德林首次踏进厂史馆,看到熟悉的车间、照片上亲切的面庞,老人伫立原地,眼泪无声地流下。经常有化肥厂老职工坐在轮椅上被子女推来参观,于他们而言,化肥厂是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,在这里,他们献出了青春和汗水。

  化肥厂是他们的骄傲。太原化肥厂是一家综合性化工企业,是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工程之一,代号202。厂里生产的化肥和基础化工原料曾源源不断供应全国各地,为山西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化肥厂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,作出不平凡的业绩。由于城市发展和企业产业升级的需要,该厂于2011年4月全面停产。

  厚厚情怀

  厂史馆馆长徐长友今年70岁,其父曾参与厂子筹建。在徐长友的记忆里,从小就用弹弓拿着“红蛋蛋”打麻雀,长大后才知那是氧化铁;13岁,他就被父亲带着在车间学做木工……成人后,他成为化肥厂的一名职工。对这片养活了两代人的土地,他无比热爱。

  厂子停产后,有时走在杂草丛生的厂区,他的耳畔仿佛仍然响起厂播音员播报每日产量的声音;走进厂房,机器的轰鸣声似乎清晰可闻。

  化肥厂曾有辉煌的历史,化肥厂精神曾带给几代人以激励。带着这份热爱,2021年初,徐长友拿出多年来在外创业和打工的积蓄,出资筹建厂史馆。化肥厂已关停10年,原有厂设部门机构已不复存在,资料收集、厂史编撰并不容易。但徐长友的想法点燃了众多老职工的热情。原厂领导宋雅杰捐出600多张老照片;原厂党委副书记郭富有和王国栋、张庆光、史建茂、韩智萍、徐长友四处走访、调研、查阅和收集资料,完成厂史文稿编撰;数百位老职工纷纷送来当年的劳保用品;曾参与建厂的老领导子女也纷纷以照片、文字等形式回忆那段珍贵的历史……

  经过几个月筹备,上千张照片、数百件实物、几万字详实的文字资料、化肥厂工艺流程视频、艺术团筹建等工作全部完成。2021年4月1日,厂史馆正式开放,为参观者再现了一个曾经的太原化肥厂。

  三年来,每天清晨,徐长友都准时到厂史馆开门,播放厂歌,随时迎接来宾参观。

  “追昔抚今,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强不息奋斗足迹的‘化肥人’,他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、聪明才智,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。厂史馆将发挥其鲜活的时代价值,与时俱进地传承这一宝贵财富,再现岁月深处永不磨灭的辉煌!”徐长友说。

  相关链接

  参观指南

  交通:839路、5路、858路、308路等公交均可达;自驾者可导航“晋源区并波玻璃加工厂”。

  开放时间:周一到周日9:00-17:00。

  门票情况:免费开放。